这段时间,最硬核的复工方式是什么?除了浙江省的“包机、包车、包高铁”,恐怕就要数全国各地的复工专列了,这些专列“穿越半个中国”来接返城人员复工。这样的举动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冲锋号,全国各地也在继续进行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掀起了复工复产的热潮。
顺利复工复产的背后离不开各地政府、企业、机构的主动作为,他们分类别、抓重点、求实效,努力在“防控疫情”的“堵”上和“保供生产”的“疏”上做平衡,在解决企业“近渴”和确保发展“远景”上做调和。但能够做出这些卓有成效、广受赞扬的精准措施,其实终究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
为什么这样说呢?来看看被网友大力称赞的“抢人模范”浙江省和广东省利用了哪些信息化手段。
浙江:全国人民都羡慕的“一图一码一指数”
健康码你们都知道了吧?健康码率先在杭州推出,只需要由个人自行填写相关信息,相关机构在后台利用大数据比对后,就能生成“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作为我们个人的数字化健康证明。
健康码的出现,个人不再需要重复填报健康表格,高速路口和小区卡口的工作人员也不再需要重复登记,实现了“无接触式”查验,降低了感染风险;我们也体验了“人和信息完美融为一体”的极大便捷性。
因为种种优点,健康码目前在全国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月24日,健康码已在全国近200个地市上线。
除了网红健康码,浙江“复工法宝里”还有“一图”,即五色疫情图,这张图已经成为浙江省分区分类差异化复工的“作战图”。在这张图里,浙江以县域为单元,对全省各县(市、区)累计确诊病例、本地病例占比、聚集性病例、连续三天无新增病例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用五色反映疫情风险等级,每日一报让全社会知晓各县域疫情变化动态。
疫情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县,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中风险的县要坚持疫情防控优先,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较低风险和低风险的县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全力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在浙江省最新发布的第六版“五色图”上已无橙色。
此外,浙江省的复工宝典里还有“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由管控指数和畅通指数构成。这两个指数意味着既要将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得更严密,又要把事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社会秩序的人流、物流、商流搞得更畅通;通过“管控”和“畅通”,让该静止的静下来,让该流动的动起来,既做到了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能够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目前,浙江对各区市已正式开展精密智控指数评价。
广东:“粤省事”真的很方便
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重镇,在控制防范疫情的基础上,广东省及时的让“机器响了起来”,使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满血复活了起来。从百度迁徙地图也可以看出,从2月中旬开始,广东一直居人口回流省份之首。按城市来看,人口流入前三位全是广东的。那么,在有些地区还处于封、堵状态时,广东省是怎样做到的?
在浙江有健康码,在广东也有“一码走广东”。广东在“粤省事”平台上线了粤康码,“粤康码”每扫一次码就可形成新的活动记录,统一汇集到广东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与公安、卫健、交通、人社等部门数据进行对碰分析后,可更加精准分析识别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为疫情线索追溯提供依据。有效解决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健康信息重复采集、隔离结果跨区不互认、人员流动困难等问题。
此外,广东省的民生服务平台“粤省事”小程序还开通了疫情专区服务,利用“粤省事”政务微信小程序可为公众提供在线“入粤登记”、“个人健康申报”等自助服务。例如,车主自驾车返粤要应对返程人流高峰,可提前通过“入粤登记”办理信息登记,在经过各大联合检疫站时快速“扫码”,既加快检测速度,又减少了现场检测登记时的接触。
保证路通、人通,就是财通,就是稳经济,就是谋发展。那个机器轰鸣、车水马龙的广东正在归来。
2月23日,中央对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2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进一步表示,有关省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做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作为首都北京,在“精准复工”的路上当然不会缺席。作为除湖北外唯一的一级管控区域,北京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基础上,借助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启动手机信令日监测,采集返京人员数量、活动轨迹和范围等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从而精准保障首都的复工安全。
与此同时,其他省份在最近几天也纷纷在调低疫情应急响应级别后,分别根据本省实际发布了各自的施政举措。比如,山西省要求复工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错峰、轮岗上班;辽宁实行“一企一案一策”,向重点企业派驻驻企服务员,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甘肃坚持“宁可用力过猛也不可轻敌”的原则,专门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措施,解决防疫难、融资难、用工难、运营难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复工政策的背后,并不是盲目的复工复产,而是相关部门在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支撑下做出的分区分级的精准复工。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复工,我们准备好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