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澎拜 2022年冬奥会临近,我们的北京越来越好
2020-01-05 10:40 来源:交研企宣
上周,我们一起十分隆重地迎接了2020年;
跨年,也成为上周最重要的事儿。
同样发生在上周的“大事儿”还有京张高速铁路历时三年多,
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打通了冬奥会交通大动脉。
而对于北京来说,京张高铁的开通,使北京告别了北向无高铁的历史,此后的北京将回归三北枢纽的地位,带动华北、东北、漠北三大区域。
但战略枢纽的提升仅仅是此次冬奥会带给北京的福利之一,随着冬奥会的临近,我们北京的未来简直令人心潮澎湃~
京张高铁是全球首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你所能想象得到的高铁智能化建设的“黑科技”,在这里应有尽有,北斗导航、智能安全帽、无人机航拍、机器人放线、深基坑自动化实施监测技术、二维码24小时监控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
这些“黑科技”全部囊括在北京市“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中。按照这个行动计划,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不断攻关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示范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在赛事保障、观赛、训练等方面集成应用一批先进技术,有效提升气象、医疗、交通、观众体验、转播等领域的冬奥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办赛技术水平。
科技冬奥涉及的5G技术应用、8K信号转播、智慧车联网技术、云转播等等均是当前科技前沿技术领域。这些技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转化落地,势必带动北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储备。
除了科技方面,冬奥会交通设施必将促进北京新总规交通网络的建设。冬奥会将根据北京城市交通以及对外交通需求,努力建成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径的内外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北京市将根据冬奥会需求建设“一个通航机场、若干直升机停机坪、一条高速铁路、一条市郊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两条一级公路”的对外交通体系。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北京西北部的出行条件。
不仅是区域交通,本届冬奥会也将逐步完善北京市内交通。北京从2015年年底开始,陆续有9条地铁新线开工,到2020年,北京将形成30条运营线路、总长117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这些交通设施改善也会在今后更方便北京市居民的出行,满足北京地区交通需求,缓解原有交通设施的压力。
冬奥会场馆设施建设也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新地标。
如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等,这些场馆设施都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主要服务于夏季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改造升级,它们的自身功能将会多元转化,包括首都体育馆在内的冬奥场馆群,经过外观、内饰以及功能的改造装修,与新建冬奥场馆设施浑然一体,未来会成为北京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更让人期待的是,奥运会环境建设也是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战果,北京市不遗余力的进行大气环境治理、河流、山脉的治污和绿化等,可以预见2022年的冬奥会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将有极大的改善。
两年后,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能与北京一起迎接“冬奥会”,想一想都觉得让人激动;而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双奥之城”,我们的北京正在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