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带您了解更全面的交研智慧,掌握企业最新动态
听郭院长讲:超级仿真系统如何验证城市道路预约可行性
2019-10-30 10:00     来源:交研企宣

未来的交通系统实际上是个预约系统。——郭继孚

 

在2019年第五届世界大城市交通论坛,北京交通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再次以预约出行为主题做了演讲。这个演讲主题与他在2018年第四届的演讲主题几乎相同。时隔一年,再讲预约出行,有什么新内容?在郭院长本次世界大城市交通论坛演讲中引起最大关注的就是如何利用仿真系统,验证预约出行的可行性。

在演讲中,郭院长从两个方面概述了仿真系统之于预约出行的重要作用:

 

结合城市道路超级仿真系统,验证车辆预约出行

西三环的堵,通勤人的痛。数据显示,在通勤高峰时,西三环南向北方向,全年超过2/3个工作日早高峰平均速度低于20公里/小时,处于严重拥堵状态。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拥堵?其一就是对道路进行改造,但需要较高投入。其二,是否可以改变居民的出行行为,重组出行时间,实行预约出行。

类似于医院挂号,在未实施预约挂号系统之前,公众需要在医院排队挂号。预约挂号系统实施后,挂号排队时间产生在医院之外。类似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应用在交通领域?

这个方法是否现实,就需要应用城市道路仿真系统来进行验证。

在论坛现场,郭院长在演讲中展示了由交研智慧研发的基于北京西三环城市出行的仿真系统。在郭院长的展示中我们看到,系统分别对车辆未预约出行和车辆预约出行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验证显示,车辆按照预约时间出行后,在早高峰最繁忙的时段,车辆平均速度由未预约的24公里/时提升至54公里/小时,道路拥堵情况明显改善。

郭院长将预约出行称为“美妙的事情”,不需要对道路进行改造,只需要重组人们对出行时间,按照出行时间表出行,却极大的改善了道路拥堵。

 

利用地铁排队仿真系统,改善地铁排队进站情况

仿真系统除了应用在城市道路,还可以模拟地铁排队进站,以此改善目前进站时间冗长的现状。

郭院长在现场也演示了地铁排队仿真系统,该系统分别对未预约排队、一半人群预约排队和全部预约排队进行了仿真模拟。当未预约排队人群需要限流时,一半人群预约排队秩序仍旧井然有序,而全部人群预约排队的进站速度则极为流畅。

而地铁排队进站实现预约也已经具备现实条件。郭院长在演讲中介绍,目前,在职住系统的支持下,在不侵犯隐私的同时,通勤人士的出门时间和地点已经记录,目前仅缺预约系统,一个相对完善的APP而已。

“铁路系统一直按照铁路时刻表出行,没有列车在路上等待,所有列车都有序出行。这正是预约出行。”郭院长表示,未来,所有人都按照预约出行,将会减少路上时间,减少拥堵。可以预见,不久之后,出门之前的我们可能都要问自己一句:今天出行预约了吗?

 
· END ·